中国摩托车行业竞争了多少年,价格战就打了多少年。当初普普通通的风冷125cc骑式车卖价超过万元还供不应求,现在三千多块拉着拽着都不好脱手,肉价卖成了白菜价!
涨价,对于摩托车厂家和商家来说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因为对他们来说,谁先涨价谁就意味着丢失市场份额。多年的价格战让一些人认为摩托车是最不可能涨价的商品,然而面对目前行业内异常严峻的形势,几乎所有的摩企都不约而同站到了一起,发出共同的呼声:涨价!涨价!摩托车已经到了必须涨价的时刻!
大长江涨了、本田涨了、雅马哈涨了;合资品牌涨了,本土品牌也涨了……这次涨价大潮来得如此迅猛突然,但绝非偶然。
欧Ⅱ排放标准将于7月1日强制实施是此次摩托涨价的主要原因。从今年7月1日起,尾气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摩托车才准上牌照。7月1日后,如果在抽检中发现仍有未达到欧Ⅱ标准的摩托车在销售,将取消企业的摩托车产品目录公告。3个月后,如果企业还不达标,取消企业的摩托车生产资格。为了达到欧Ⅱ标准,整车厂必须对原有车型进行改造升级,这就意味着巨资投入技术改造。据业内权威人士介绍,要完全通过欧Ⅱ标准,整车厂至少要投入几百甚至上千万元资金,单车成本平均上升百元以上。对不少二三线企业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承受的。
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则是此次摩托车价格上升的又一因素。钢材价格自去年起至今就一路走高,目前,摩托车用钢材几乎全部涨价。成本大幅攀升,将整车厂原本就十分微薄的利润榨得一干二净。不涨价,整车厂就只能充当配套厂和消费者之间“搬运工”的尴尬角色——甚至还要自己掏腰包倒贴!
相对于上面的原因,被业内戏称为“七一大限”的“实施新合格证管理制度”则是一枚份量十足的“重磅炸弹”。不合理的消费税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作为非奢侈品,摩托车的消费税率居然大大高于汽车,而且不分排量车型统一征收。过高的税率让业内人士一边急呼要降低消费税,一边也只能无奈地大打擦边球。“实施新合格证管理制度”使得偷税漏税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按合格证上牌使整车厂利润被压缩到极至,而任何一家整车厂动辄几千上万号员工要吃饭、养家,不涨价,成本都不保!
在重重压力下有没有继续扛着撑着不涨价甚至降价的厂家?要说没有还真不太现实:采用更低廉的配件、缩减检测过程、偷工减料、继续顶风偷漏税……试问这样造出来的摩托车,商家您敢卖吗?消费者您敢买吗?这样逆流抢市的企业,注定只能是偷偷摸摸,成不了气候。
欧Ⅱ排放标准、原材料价格上涨、“实施新合格证管理”制度,成为2005年挑战所有摩企的三座大山。一些规模不大的二三线企业已经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选择了退出。然而行业依然继续承受着压力在负重前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行业,因为无论在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下都能看到希望继续前进。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一线民族品牌如力帆、宗申、隆鑫等等,已经在暗暗发力,竞争的重心也已经悄然由价格转移到品牌和品质。价格虽然涨了,但是消费者获得的将是更好的品质和服务,相信无论对于消费者、商家还是整车厂,涨价能涨出这样一个结果应该是利好的消息。
在2005年这个摩托行业多事之秋的风雨洗礼下,整个行业已经迈出了自身净化的第一步——涨价,这意味着告别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虽然多少显得有些被动、有些仓促、更有些无奈,消费者短期内或许也不太愿意接受,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行业掀起的又一轮洗牌风暴下能笑傲江湖屹立不倒的才是最后的胜者!